科普动态
关注锐赛微信公众号获取即时消息

不仅能治病!干细胞给健康人 “抗炎抗衰”:安全且持续

来源:锐赛细胞库 发布:2025-09-24 阅读:10


01

引言


提到干细胞,人们总会第一时间联想到它在疑难杂症治疗中的潜力——造血干细胞为白血病患者带来生机,而间充质干细胞则被视作攻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希望之星”。但你是否想过,健康人输注干细胞会有怎样的效果?


按比例生成插画


近年,马来西亚研究团队的一项创新实验,用长达 5 年的随访数据,给出了令人惊喜的答案。


02

5 年随访验证干细胞的双重价值


干细胞疗法作为一门颠覆性的新兴技术,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但要应用于临床,“安全性” 始终是绕不开的核心考验。





马来西亚的研究团队正是聚焦这一关键问题,开展了一项特殊实验:他们选取了 11 名无任何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平均年龄 55±13 岁),将其分为两组,在这则实验里,有11名患者参与实验,他们平均年龄为55±13岁,被拆成两组,分别接受低剂量(6500万个)与高剂量(1.3亿个)干细胞输注。


2020年研究者发布半年随访结果,初步证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短期安全性。


但他们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而是将随访周期延长至 5 年 —— 这个时长远超多数同类研究,数据可信度也更高。


5 年后,研究团队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涵盖肿瘤标志物(总 PSA、CA125、CA15.3、CEA、AFP)、全血细胞计数、血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肺功能及荷尔蒙水平等关键指标。


结果令人振奋:11 名受试者均保持健康状态,所有检查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未出现癌症或器官毒性反应,甚至有迹象表明 UCMSCs 可能具备一定的抗肿瘤特性。


除了安全性,研究更揭示了干细胞在免疫调节上的 “持久力”。


过往研究已证实,干细胞是免疫系统的 “平衡多面手”:当免疫系统激活不足时,它能发挥促炎作用;当炎症过度活跃时,又能及时 “降温”,维持免疫稳态。


而在这项实验中,干细胞的抗炎效果从输注第二天就开始显现 —— 促炎因子 IL-6 和 TNF-α 的水平持续下降,在第 7 天、第 1 个月、第 6 个月时仍保持低位,且这一状态一直维持到 5 年后。



↑ 比较基线和5年随访的所有(n=11)组的炎症标志物(a)和生长因子(b)水平


更关键的是,研究团队还监测了与炎症疾病密切相关的三种因子:HGF(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相关)、VEGF(失调会引发慢性炎症和肿瘤)、TGF-β(信号不足易导致自身免疫病)。


5 年随访发现,受试者的 HGF 和 VEGF 水平始终较低,TGF-β 则略有升高,三者均处于健康范围,进一步印证了干细胞对免疫系统的长期调节作用。



↑ 高剂量(HD;n = 6)组比较基线和5年随访


这些结果还意外指向了干细胞的另一重潜力 —— 抗衰。老年医学领域早已提出 “炎症是衰老的核心驱动力” 这一观点,《Aging research review》总主编 Franceschi 教授就写道:“炎症是衰老的基本过程”,这会加速衰老进程,增加患病风险。同时,衰老还会伴随肝肾功能下降、性激素紊乱、代谢能力减弱等问题。


但实验中接受高剂量干细胞输注的健康者们,无论年龄大小,都在五年内保持了低炎症状态以及一致的肾脏、肝脏、代谢和激素标志物水平。指向UCMSCs或能延缓老年人的衰老过程。


总的来说,这场持续五年以上的实验证实了UCMSCs治疗的安全性与免疫调节作用,它对与年龄相关的健康下降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在对抗衰老及炎症性疾病上具有非凡前景。



03

不止“抗衰”,还能“抗炎”


事实上,干细胞在抗击炎症相关疾病与衰老上的效用已被多次证实和认可。


比如应对炎症引发的慢性疼痛,凭借着独特的免疫调节及抗炎特性,MSC登上由美国疼痛与神经科学学会(ASPN)发布的《慢性疼痛再生医学治疗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来自多学科工作组的共识报告》,其中提到MSC在治疗慢性疼痛的表现上颇为亮眼,能缓解包括肌腱病、肌肉病变、骨关节炎、神经性疼痛等多个疾病引发的疼痛。


又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全球已有超过 1500 名患者接受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临床数据显示,这种治疗方式不仅显著提高了疗效,还大幅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长期预后,为这类难治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


再说抗衰,这种新兴科技已被写进了《延缓衰老药物干预研究中国老年医学临床专家共识2024》。其中认可了干细胞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再生细胞,能够在延缓衰老方面发挥作用,为抗衰老领域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那么,干细胞究竟是如何实现 “精准抗炎” 的?这背后离不开它的两大核心能力:


 1、“扫炎雷达”:精准定位炎症区域


干细胞天生具备 “趋炎性”—— 就像自带一套精准的 “扫炎雷达”,能循着机体受损部位表达的趋化因子、黏附因子等信号分子,去往炎症区域,是以即使许多实验选择静脉回输,干细胞也依旧能找到自己的路。


 2、“抗炎武器库”:多途径抑制炎症


到达炎症区域后,干细胞会通过 “旁分泌效应” 释放一系列 “抗炎武器”:包括趋化因子(CCL5、CXCL10)、生长因子(TGF、HGF)以及抗炎小分子(NO、PGE2)等。这些物质能直接抑制 TH1、TH17 细胞、浆细胞、促炎性 M1 巨噬细胞等炎症相关细胞的迁移和增殖,从源头减少炎症反应。


MSC还能促进具有抑制过度免疫功能的细胞产生,如调节性T细胞和B细胞、抗炎性M2巨噬细胞,以及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从而达到调节免疫,减缓炎症的效果。



04

结语


兼具 “精准定位” 和 “多途径抗炎” 能力,再叠加其再生修复、抗凋亡等特性,干细胞在炎症相关疾病治疗和抗衰领域的热度居高不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干细胞将通过更多严苛的考验,最终走进临床,为更多人带来健康长寿的希望。


内容来源网络公开资料,锐赛新媒体中心 综合整理。


声明:本文内容仅用于科普交流,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或治疗方案推荐。


文中涉及的科研成果、临床数据等信息均来源于公开文献及权威机构发布,仅供参考。由于医学的复杂性,个体案例不代表普遍疗效,请勿盲目解读。


本平台不对用户基于本文内容作出的任何决策承担责任,相关治疗请务必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公众号所有。


cache
Processed in 0.017187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