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
关注锐赛微信公众号获取即时消息

警惕!血管斑块正在悄悄 “堵” 住20亿人 干细胞带来逆转希望

来源:锐赛细胞库 发布:2025-08-21 阅读:4



01

引言

····

····

····


在心血管疾病的 “大家族” 中,动脉粥样硬化堪称最隐匿也最危险的 “成员”。它不仅是冠心病、中风、肾病等多种重疾的根本病因,在中老年群体中更是高发。


《柳叶刀》子刊曾发表一项研究,对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以及危险因素进行评估:估算2020年全球颈动脉粥样硬化有近20亿人,而估算我国有近2.7亿!


wechat_2025-08-21_143124_318



02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

····

····


简单来说,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的一场 “慢性病变”:血液中的脂质在血管壁沉积,伴随炎症反应不断发展,逐渐形成斑块。这些斑块会像 “水垢” 一样堵塞血管,让血流变慢,严重时甚至完全阻断血流,引发致命问题。



作为一种与衰老相关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它的 “破坏力” 遍布全身:


 · 侵袭心脏,诱发冠心病、心梗、心绞痛;

 · 盯上大脑,导致中风、短暂性脑缺血;

· 损伤肾脏,引发肾动脉硬化甚至肾衰竭;

 · 堵塞眼底血管,造成视力下降或失明;

 · 累及下肢,出现肢体溃烂、坏死……


更棘手的是,它早期几乎无症状,等到斑块增大、血管狭窄时,往往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传统治疗中,他汀类药物可早期干预,严重时需手术搭桥或放支架,但药物可能带来肝肾损伤、横纹肌溶解等副作用,如何安全有效攻克它,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难点。而干细胞技术的出现,为这一困境带来了转机。



03

干细胞:从根源上改善动脉硬化

····

····

····


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证实,干细胞对于修复血管内皮,促进血管新生,以及通过调控炎症对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作用。


wechat_2025-08-21_143258_932

切片显示移植干细胞参与修复血管,向内皮细胞分化


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内皮细胞,加速受损内皮修复,抑制动脉狭窄的形成。另外,体外输注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向受损部位募集,并进一步分化为内皮细胞,修复损伤血管。




具体来看,间充质干细胞的 “作战方案” 主要有这四点:


1. 调节脂质代谢:给血管 “减负”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循环脂质(例如血液中的脂肪和胆固醇)沿着动脉壁聚集的病症,而干细胞能帮身体 “管好” 脂质。


在《Stem Cell Res Ther》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研究者收集了78名使用自体干细胞治疗动脉硬化的患者数据,包括他们给药前后的脂质分布、内膜中膜厚度 (IMT)等。




研究者对这些数据对比后发现:


①、12名在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值异常 (≤ 40 mg/dL) 患者,有 11 名 (91.7%) 在治疗后改善;


②、18例IMT值异常(≥1.1 mm)的患者,在治疗后IMT值均显著减少;


③、28例残余样颗粒胆固醇水平异常患者里,有24例得到改善(85.7%)


④、10名临界动脉硬化疾病的患者在接受干细胞治疗后得到改善,例如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和甘油三酯水平降低。


经过治疗,实验中一名患者 IMT 从 1.7 毫米降至 1.1 毫米


实验证实:干细胞可以改善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残余样颗粒胆固醇水平,调节脂质代谢,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2. 修复内皮细胞:筑牢血管 “防护墙”


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是斑块形成的 “开端”,而干细胞是修复内皮的 “能手”。它通过旁分泌功能释放肝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等物质,促进血管重塑,增强内皮细胞活力,加速受损内膜修复,减少斑块堆积。


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更有新发现:一种名为红系骨髓祖细胞(EMP)的干细胞,不仅能生成红细胞和免疫细胞,在实验室中还能分化为内皮细胞。这一突破让 “用干细胞生成新血管、修复旧损伤” 成为可能。


wechat_2025-08-21_143356_974

对在母体子宫中自然生长的小鼠而言,EMP干细胞也会产生内皮细胞,并且它们继续位于血管内壁直到成年时。


3. 清除炎症细胞:平息血管 “内乱”


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从斑块形成到破裂的 “助推器”,而干细胞是天然的 “抗炎高手”。


2019年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的一篇综述显示: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干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上的炎症调节作用,主要机制在于:它能产生大量的抗炎因子(包括IL-10和TGF-β1),同时抑制促炎因子(如IL-1β,IL-6和TNF-α),它还能抑制NK细胞增殖与T细胞分化,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缓斑块的形成。


干细胞在动物实验中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效用


同时,干细胞分泌的 KGF、HGF 等营养因子还能改善细胞微环境,为免疫系统 “保驾护航”。


4. 支持血供造血:为修复 “供能”


在血管修复过程中,干细胞移植能支持造血功能,加速营养物质交换,提高修复效率。


来自美国Ochsner-LSU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者发现:依托于强大的旁分泌功能,干细胞能重塑患者的血管,维持脑血流量。


文章刊登于《Stem Cells》


研究发现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PMSCs)能够表达大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CE-2),它的产物(Ang1-7)与相关受体结合后,能发挥血管舒张、抗氧化、和抗炎等作用。


ACE2/Ang1-7信号也一直被认为是中风治疗的重要靶点。


间充质干细胞所释放的胞外囊泡能够到达脑部,其“运输”的ACE-2及其产物可以维持急性脑中风模型小鼠的脑血流量,缩小脑梗死体积,对防止中风慢性脑结构和功能损伤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



04

结语

····

····

····


据ClinicalTrials.gov 数据显示,已有超 10 项干细胞移植临床试验聚焦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多年来的研究证实,干细胞能改善内皮功能、调节血脂、抗炎稳斑,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理想选择。


除了直接作用于血管,干细胞还能改善 “三高”、调节代谢,通过分化为健康细胞维持机体稳定,从整体上降低中风、冠心病等风险。


随着研究深入,干细胞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未来有望为全球数十亿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让血管健康不再被 “沉默的斑块” 威胁。


内容来源网络公开资料,锐赛生物新媒体中心 综合整理。


声明:本文内容仅用于科普交流,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或治疗方案推荐。


文中涉及的科研成果、临床数据等信息均来源于公开文献及权威机构发布,仅供参考。由于医学的复杂性,个体案例不代表普遍疗效,请勿盲目解读。


本平台不对用户基于本文内容作出的任何决策承担责任,相关治疗请务必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锐赛细胞库公众号所有。

 

cache
Processed in 0.012962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