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又抗老的“小分子魔术师”:功能肽到底有多能?
引言
从早餐喝的酸奶到梳妆台上的面霜,从医生开的药剂到健身时的补剂,有一种 “小分子力量” 正悄悄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它就是功能肽。
比起传统药物,功能肽针对性更强、起效更快,而且副作用更小,这几年成了生物医药、食品科学、化妆品领域的 “研究宠儿”,在抗菌、抗氧化、抗癌、免疫调节等领域都展现出广阔前景。
别看这东西个头迷你,本事却大得惊人,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藏在食物、医药、护肤品里的健康 “多面手”。
什么是功能肽?
功能肽,也叫生物活性肽(bioactive peptide,BAP),是由2到50个氨基酸通过不同排列组合形成的小分子。它们可能是蛋白质水解后的 “产物”,也可能是实验室化学合成或微生物发酵的 “成果”。
这些小家伙的 “超能力”,全藏在氨基酸的序列和结构里。它们可以通过蛋白质的水解、化学合成或微生物重组发酵等方法获得,能够在体内外发挥多种生物效应。
功能肽的生物活性通常与其氨基酸序列、长度和结构密切相关,特定序列的氨基酸排列使得功能肽能够与体内的靶分子特异性结合,从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
那些 “身怀绝技” 的功能肽代表
功能肽家族里藏着不少 “高手”,科学家们也一直在解锁它们的新技能: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转化医学研究院王本教授团队在《Nature Aging》上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提出了一种安全且可持续的 “抗衰方案”—— 用嵌合多肽分子药物,给免疫细胞和衰老细胞 “牵线搭桥”,让免疫细胞精准识别并清除衰老细胞,从而缓解衰老相关的病理问题。
这个神奇的嵌合多肽叫 E16-uPA24,实验显示,它能同时对接衰老细胞的 uPAR 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谷氨酸受体 5(mGluR5),就像给 NK 细胞装了 “导航”,让它们精准找到并清除衰老细胞。小鼠实验证实,这种方法不仅能改善慢性肝纤维化、急性肺纤维化等衰老相关疾病,还能有效抵抗自然衰老!
《Nature Aging》同期专门刊发研究简报,西班牙专家和期刊编辑都给出了积极评价,认为它为精准抗衰和治疗衰老相关疾病提供了全新方向。
除了这项新研究,功能肽家族里还有不少 “老将” :
比如从牡蛎中发现的 SCAP1(Leu-Ala-Asn-Ala-Lys),既有抗氧化能力,还能对抗癌细胞。2020 年,科学家用固相合成法(在特殊树脂上反复操作)成功制备出它,这种方法反应温和、操作简单,还容易提纯。 在抗癌领域,含三唑环的肽类药物表现亮眼。2019 年研究发现,这类肽能精准 “打击” 乳腺癌和结肠癌细胞,为抗癌药物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还有 HBD-3,它本就有出色的抗菌和免疫调节能力,但结构复杂、合成效率低。2022 年,科学家优化了合成方法,不仅减少了肽链聚集,还尝试用二硒键替代天然二硫键,让它的性能更稳定,为后续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大家熟悉的 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 - 1)也很有来头,它能促进胰岛素释放、抑制食欲,帮肥胖者减重。但天然 GLP-1 容易降解、作用时间短,于是科学家改造出了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长效版本,这些 “升级版” 大多靠固相合成法制备。
从健康维护到美丽守护,功能肽用实力证明:小个子也有大能量。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相信这个 “隐形卫士” 家族还会解锁更多技能,成为我们生活中更亲密的健康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