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
关注锐赛微信公众号获取即时消息

一文读懂干细胞:人体自带的“再生外挂”

来源:锐赛生物新媒体中心 发布:2025-07-16 阅读:8

引言


在人类对抗疾病与衰老的永恒征程中,干细胞技术的出现犹如点亮了再生医学的"生命火炬"。从修复受损心脏到逆转卵巢衰老,从对抗癌症到重建神经连接,干细胞已经成为全球医学研究最前沿、最热门的领域之一。


微信图片_20250716095006


据相关数据统计,全球已有超过6000项干细胞临床研究正在进行,这项技术正以每年23%的增速重塑医疗版图。


但究竟什么是干细胞?它如何实现"哪里损坏修哪里"的精准修复?不同来源的干细胞又有何区别?


今天,我们将用最简单的语言,带您一文读懂干细胞。


什么是干细胞?


干细胞(stem cell,SC)的“干”,译自英文“stem”,意为“茎干”、“干”和“起源”。


微信图片_20250716095314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它能分化成人体220多种功能细胞,通过"归巢效应"精准定位受损组织,实现器官修复与再生。作为生命起源细胞,干细胞被医学界称为"生命之源"和"万用细胞"。


干细胞的分类?


研究表明,干细胞不仅存在于胚胎,也存在于成人体内。科学地对干细胞进行分类有助于对干细胞概念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准确把握和理解。


1、根据不同的发育阶段分类: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脐带/骨髓/脂肪等来源)。


2、根据不同的分化潜能分类:全能干细胞(可发育成完整个体)、多能干细胞(可分化为多类组织)、单能干细胞(仅分化为特定细胞)。


3、根据不同的组织类型分类:造血干细胞(血液系统修复)、间充质干细胞(骨/软骨/肌肉修复)等。


自体和异体干细胞有什么区别?


1、自体干细胞:来源于自身,完美的组织相容性,无需配型。移植后,细胞利用率高,无排斥免疫反应,健康人群可预防性储存。


2、异体干细胞:源于非自体的干细胞,低免疫原性,无需自体提取。传染病、较大遗传疾病或其他疾病的人,不建议用自体干细胞。


什么是干细胞疗法?


“干细胞疗法”是从患者自身抽取干细胞,或用异体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后,通过特殊移植技术移植到患者体内,修复失去正常功能的细胞和组织,使之再生从而改善病状的干预修复方式。目前主流临床应用,多为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的治疗原理:干细胞治疗疾病主要是源于它的生物学特性,为开展细胞治疗奠定了基础。


其生物学特性为:长期存活、不断自我增殖;可以跨系、跨胚层分化,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化学趋向性,也就是归巢效应。除此之外还有旁分泌、免疫调节、抗炎反应等作用。


干细胞疗法有副作用吗?


相较于普通的药物治疗,干细胞治疗更安全,无副作用;同时干细胞的低免疫原性,能使其避免产生排斥反应。


与此同时,因为干细胞来源充足,治疗范围相较于普通治疗方式更为广阔。


干细胞可治疗哪些疾病


当前干细胞主要临床应用于:治疗、保健、美容这三个方面,亦会用于一些难治性疾病的改善。


1、心脏病治疗‌:再生梗死心肌细胞,逆转心功能衰退;

2、预防老年痴呆‌:替换衰老脑细胞,提升记忆思维能力;

3、肝硬化干预‌:分化为肝细胞,唤醒肝脏再生能力;

4、防癌抗肿瘤‌:增强免疫细胞活性,精准清除病变细胞;

5、卵巢早衰修复‌:恢复卵巢功能,促进卵泡新生;

6、男性功能提升‌:修复生殖系统退化,调节性激素平衡;

7、肌肉功能增强‌:改善肌张力,延缓机体衰老性臃肿。


干细胞疗法的注意事项


干细胞疗法的适用年龄:人体一般在25岁以后(个体有差异)机体的细胞更新速度就会缓慢,机体器官功能就会下降,逐渐走向衰老,所以一般建议在25岁起就可以进行干细胞的回输。


干细胞疗法的禁忌人群:


1、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脑肿瘤;

2、休克或全身衰竭生命体征不正常(欲做疾病纠正)及不配合检查者;

3、合并心、肺、肝、肾(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4、凝血功能障碍者;

5、局部严重感染及以上的患者;

6、血清学检查(如艾滋病、乙肝、梅毒等)显阳性的患者;

7、高度过敏体质或有严重过敏史者;

8、神经系统疾病或尚未明确诊断者。这类人群情况特殊,有不可控风险,需要辨别诊治。




cache
Processed in 0.03678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