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
关注锐赛微信公众号获取即时消息

干细胞疗法!老年人的第二大神经性杀手治疗突破!

来源: 发布:2025-07-16 阅读:14

全球老年人的"颤抖"困扰


你知道吗?全球每100位老人中就有1-2位正在被"颤抖"困扰——这就是帕金森病(PD)。就像电器需要电线传导信号,我们大脑也需要多巴胺这种"信号员",当"信号员"不断减少,人就会出现手抖、僵硬、行动迟缓等症状。


据相关数据统计,预计到 2040 年,全球帕金森病患者数量将达到约 1300 万,而我国的患者人数几乎占全球总患病人数的一半。


现有的药物和手术(如左旋多巴类药物、脑深部电刺激术等)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却无法阻止病情得进一步恶化。


干细胞疗法带来新曙光



那么,有没有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呢?干细胞疗法的出现,为帕金森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2025 年 4 月,日本京都大学高桥淳(Jun Takahashi)教授团队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Phase I/II trial of iPS-cell-derived dopaminergic cells for Parkinson’s disease》的研究论文。


微信图片_20250716084511

在该研究中,对 7 名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来源的多巴胺神经前体细胞双侧脑内壳核移植治疗,研究结果显示:

1、iPSC 来源的多巴胺神经前体细胞成功存活并生成了多巴胺;

2、2年内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移植物也没有过度生长或形成肿瘤;

3、15 个月后成功停止使用免疫抑制剂,未出现排斥反应;

4、超60%患者运动能力明显改善。



值得关注的是,同一天,《Nature》还发布了另一项关于帕金森病干细胞疗法的重磅研究结果。


美国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 Viviane Tabar 团队发表了一项关于人胚胎干细胞(hESC)来源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前体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 1 期临床试验结果,同样证实了 hESC 治疗帕金森病的安全性和积极获益。


微信图片_20250716085111


2025年5月22日,《Nature》以"细胞疗法的新进展"为专题,将这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选为封面。这两项研究首次通过人体临床试验确证了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安全性,成功消除了科学界长期存在的两大顾虑——致瘤性和免疫排斥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数据还揭示了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表明在安全范围内提高细胞移植剂量可能获得更佳疗效,这一发现为优化未来临床试验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干细胞疗法带来新曙光


干细胞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作用机制有三个方面:


一是神经元替代与功能重建。干细胞可通过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前体细胞,移植到患者脑内黑质或纹状体区域,替代退化的神经元,恢复多巴胺分泌功能。移植细胞与宿主神经网络建立功能性连接,重建受损的神经通路,改善运动障碍(如震颤、僵硬)。


二是神经营养因子分泌。干细胞(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促进残存神经元存活,增强移植细胞的存活率与分化效率,减轻神经炎症,延缓多巴胺神经元损伤进程。


三是免疫调节与微环境修复。干细胞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活性,降低促炎因子(如TNF-α、IL-1β)水平,减轻慢性神经炎症对神经元的损害。增强脑内血管生成,优化局部微循环,为神经元修复提供支持。


在众多类型的干细胞中,临床普遍认为最具前景的是 iPSC 和 ESC。


其中,iPSC 作为使用最广泛的来源类型,在国内更是占据主导地位。公开资料显示,登记在 clinicaltrials.gov 和各国临床注册网站上的人多能干细胞(hPSC)来源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共约 10 项,其中 iPSC 来源干细胞疗法约占 7 项。国内多家企业,如中盛溯源、睿健医药等,都已布局相关管线。


干细胞疗法打开了希望之门


虽然还需要更大规模的验证,但多项临床试验已初步证实,干细胞疗法已经展现出多项优势:

1、安全性获初步证实

2、存在“剂量效应”

3、可与基因编辑等新技术结合


这意味着帕金森病可能从"无法治愈"变为"可功能性恢复"。尽管还要攻克细胞量产等技术难题,但干细胞疗法无疑为千万患者打开了希望之门。



cache
Processed in 0.010367 Second.